老人长期高血压的危害

老人长期高血压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伤、视网膜病变等多种并发症,需及时干预控制。高血压的危害主要有靶器官损害、动脉硬化加速、认知功能下降、代谢紊乱风险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等。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左心室肥厚,增加心力衰竭风险;脑血管持续高压可能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肾脏小动脉硬化会造成肾功能逐渐减退,严重时发展为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夜尿增多等症状,需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
高压血流对血管内皮造成机械损伤,促使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冠状动脉等大中动脉受累后,可能突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典型表现为活动后胸痛、短暂性肢体无力,可通过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改善血管痉挛。
脑小血管长期缺血缺氧会导致白质病变,增加血管性痴呆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情绪波动等症状。控制血压的同时可服用尼莫地平片改善脑循环,日常进行认知训练延缓功能退化。
高血压常合并胰岛素抵抗,诱发2型糖尿病;钠潴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能引起电解质失衡。这类患者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定期检测血钾水平。
长期服药负担、并发症导致的运动受限以及反复住院治疗,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建议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保持每日30分钟活动量;饮食遵循低脂低盐原则,多摄入芹菜、海带等含钾丰富的蔬菜。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1次,记录波动情况;避免突然起身或过度用力等动作;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收缩。家属需协助监督用药,观察有无下肢水肿、视物模糊等异常,每3个月复查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若收缩压持续超过160毫米汞柱或出现剧烈头痛、意识模糊等急症表现,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