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髋关节疾病症状

儿童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等症状。该疾病通常由遗传因素、胎儿体位异常、韧带松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或X线确诊。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足是主要特征,患儿可能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臀纹不对称。新生儿期表现为髋关节外展受限,Ortolani试验阳性时可感知弹响。3月龄后B超显示髋臼角度超过25度需警惕。治疗包括Pavlik吊带固定6-12周,严重者需石膏矫形。
股骨头完全脱离髋臼时出现典型跛行步态,单侧脱位可见患侧下肢缩短。Allis征阳性表现为膝关节高度不一致。6月龄内患儿可通过闭合复位联合人类位石膏治疗,超过18月龄需行Salter骨盆截骨术。
股骨头部分移位导致关节不稳,表现为行走后疼痛、活动范围减小。望远镜征阳性提示关节松弛。轻度可通过外展支具矫正,持续半脱位需行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
外展和内旋功能最先受影响,晚期可出现固定屈曲畸形。婴幼儿期表现为换尿布时髋部僵硬,学步期易跌倒。物理治疗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挛缩严重者需行软组织松解术。
未经治疗的患儿成年后较早出现关节磨损,表现为晨僵、负重痛。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保守治疗包括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等软骨保护剂,终末期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婴幼儿下肢发育情况,避免捆绑双腿的传统襁褓方式。患儿行走后应限制跳跃等冲击性运动,肥胖儿童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日常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骨骼发育,每3-6个月复查髋关节超声直至骨骼成熟。发现步态异常或关节弹响应尽早就诊儿童骨科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