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会引起心衰吗

病毒性心肌炎可能会引起心衰,通常与心肌损伤程度和病程进展有关。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发,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若未及时干预,炎症持续损伤心肌细胞,可能导致心肌纤维化或扩张型心肌病。此时心脏泵血功能逐渐减退,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表现,或下肢水肿、肝淤血等右心衰体征。部分患者因急性广泛心肌坏死,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心衰甚至心源性休克。
少数轻症患者通过充分休息和抗病毒治疗,心肌炎症可完全消退,不遗留心功能损害。但合并基础心脏病、免疫缺陷或妊娠等特殊人群,更易发展为慢性心衰。儿童患者因心肌修复能力强,预后通常优于成人。
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饮食应选择低盐、易消化的食物,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定期监测心率、血压和尿量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遵医嘱进行心肺功能评估,逐步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