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报告怎样看出是尘肺病

呼吸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尘肺病 #尘肺

CT报告需结合影像特征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尘肺病,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小结节影分布特征}、{肺纹理改变}、{肺大疱形成}、{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钙化}等。尘肺病是职业性肺病,需由呼吸科或职业病科医生结合职业史确诊。

1、小结节影分布特征

尘肺病早期CT典型表现为两肺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多发小结节影,直径1-3毫米,多呈随机分布。矽肺结节密度较高,煤工尘肺结节密度相对较低。这些结节可能伴随小叶间隔增厚,需与粟粒性肺结核、转移瘤等鉴别。医生会评估结节的数量、密度及分布区域。

2、肺纹理改变

长期粉尘暴露会导致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网格状或索条状改变。进展期可见肺野透亮度不均匀增高,提示存在肺气肿。石棉肺患者特征性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和肺基底部的蜂窝样改变。这些变化需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区分。

3、肺大疱形成

晚期尘肺病CT可见直径超过1厘米的薄壁含气囊腔,多位于肺尖或肺外周。大疱周围常伴有肺组织破坏和肺气肿改变。复杂型尘肺可能出现大疱融合形成巨大空腔,增加自发性气胸风险。动态随访可观察大疱进展情况。

4、胸膜增厚

石棉肺患者CT显示特征性壁层胸膜斑块样增厚,常伴钙化。其他类型尘肺病也可能出现局限性胸膜粘连或叶间胸膜增厚。弥漫性胸膜增厚需与胸膜间皮瘤鉴别。胸膜改变程度与肺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

5、纵隔淋巴结钙化

尘肺病进展期可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蛋壳样钙化,这是矽肺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淋巴结增大可能压迫支气管导致肺不张。需注意与结节病、结核等疾病的淋巴结改变相鉴别。增强CT有助于评估淋巴结血供情况。

尘肺病患者应严格避免继续接触粉尘,戒烟并预防呼吸道感染。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胸部CT监测病情变化,进行肺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训练。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出现气促加重或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晚期患者可考虑肺康复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