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肺部腺瘤

肺部腺瘤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支气管腺瘤和肺泡细胞腺瘤两类。肺部腺瘤通常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胸痛等表现,需通过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活检确诊。
支气管腺瘤多发生于主支气管或段支气管黏膜下,病理类型以类癌型腺瘤为主。患者可能出现刺激性干咳、反复肺部感染或痰中带血丝,肿瘤较大时可导致支气管阻塞引发肺不张。诊断需结合胸部CT与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通常良好。
肺泡细胞腺瘤起源于终末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多为单发结节状病灶。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偶见活动后气短或胸膜牵拉感。CT检查可见边缘光滑的磨玻璃样结节,确诊需依赖胸腔镜活检,小病灶可定期随访,增长较快者建议手术。
肺部腺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刺激支气管黏膜有关,部分病例存在EGFR基因突变。病理表现为腺体结构排列紊乱但无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较轻,需与肺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胸部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肿瘤位置与形态特征,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分叶状结节。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腔内型腺瘤并获取组织标本,对于外周型病变可采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胸腔镜探查,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
无症状的小型腺瘤可每6-12个月复查CT监测变化,出现症状或直径超过3厘米建议手术切除。常用术式包括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术中需进行快速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可能。术后应戒烟并避免接触粉尘,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复发。
确诊肺部腺瘤后应每6个月进行低剂量CT复查,观察肿瘤变化情况。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烟并减少厨房油烟吸入,出现持续咳嗽、咯血或胸闷症状应及时复诊。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应避免高原旅行或潜水等可能加重肺部负担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