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的精神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的精神症状主要包括体像障碍、强迫行为、情绪低落、社交回避及认知功能损害。该疾病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需结合心理与医学干预综合治疗。
患者对自身体重和体型存在扭曲认知,即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仍强烈恐惧发胖。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有关,伴随闭经、皮肤干燥等生理症状。治疗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错误体像观念,必要时联合使用氟西汀胶囊等抗抑郁药物调节神经递质。
表现为对食物热量和进食行为的过度控制,如精确计算卡路里、切割食物成极小份等。这类症状常与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相关,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反复洗手等强迫动作。可采用暴露反应预防疗法,配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改善症状。
长期营养缺乏导致神经递质合成不足,引发持续情绪抑郁、兴趣减退。与血清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部分患者伴有自伤倾向。除营养支持外,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调节情绪,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因进食焦虑回避聚餐等社交场合,逐渐形成自我封闭。这类行为往往与杏仁核过度激活有关,可能伴随心动过缓等躯体症状。团体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有助于重建社交能力,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奥氮平片控制焦虑。
营养不良导致脑组织萎缩,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MRI检查常见脑室扩大,部分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需逐步恢复均衡饮食,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认知训练可改善大脑可塑性。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需建立规律的三餐习惯,优先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鸡蛋羹、香蕉等。家属应避免对进食行为的过度关注,鼓励参与绘画、音乐等非竞争性活动。定期监测体重、心率等指标,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重度抑郁时需立即住院治疗。康复期建议维持每周1-2次心理咨询,逐步重建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