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热疗方式有哪些

肝癌的热疗方式主要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消融、热灌注化疗等。热疗通过局部升温破坏肿瘤细胞,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早期肝癌或姑息治疗。
射频消融通过电极针产生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局部温度达到60-100℃,导致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该方式对直径小于3厘米的单发肝癌效果较好,需在影像引导下精准定位。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肝脓肿等,术后需监测肝功能。临床常用设备如射频消融仪需配合冷却系统使用。
微波消融利用电磁波使组织内水分子高速震荡产热,消融范围较射频更大且不受炭化影响。适用于3-5厘米的肝癌病灶,尤其靠近大血管者。治疗中需实时监控温度分布,可能引起胆瘘或肠穿孔。现代微波天线可形成更均匀的热场,缩短手术时间。
高强度聚焦超声通过体外聚焦超声波在肿瘤内产生65℃以上高温,实现无创治疗。适合位置表浅的肝癌,但受肋骨遮挡或深部病灶效果受限。治疗中需配合磁共振实时测温,可能出现皮肤灼伤。该技术无需穿刺,可重复进行。
激光消融采用光纤导入激光能量,使组织汽化或碳化。对1-2厘米小肝癌精确度高,但消融体积有限。需全身麻醉下经皮穿刺,可能损伤胆管或血管。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可调节波长适配不同组织特性。
热灌注化疗将加热至42-45℃的化疗药液直接灌注肿瘤区域,增强药物渗透性。多用于晚期肝癌合并腹腔转移者,需建立体外循环系统。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或肠粘连,需联合全身化疗。常用药物包括顺铂、丝裂霉素等。
肝癌热疗后需定期复查增强CT或MRI评估疗效,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蒸蛋等,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重需及时就医。所有热疗方案需经多学科团队评估,结合肿瘤分期、肝功能等个体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