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及治疗法有哪些

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等,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球囊扩张术、肉毒杆菌注射、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
吞咽困难是贲门失弛缓症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时出现梗阻感,常需反复吞咽或饮水辅助。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导致营养不良。发病机制与食管下端括约肌无法松弛及食管蠕动减弱有关。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平滑肌松弛剂,或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改善括约肌功能。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胸骨后隐痛或灼痛,多在进食后加重,可能与食物滞留刺激食管黏膜或食管痉挛有关。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易被误认为心绞痛。若合并食管炎,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黏膜,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未消化的食物或黏液常反流至口腔,尤其在平卧时明显,可能引起呛咳或夜间咳嗽。长期反流会增加吸入性肺炎风险。建议进食后保持直立位2-3小时,睡前3小时禁食。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或考虑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
因长期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建议选择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若体重下降超过10%,需评估营养状况,必要时通过鼻饲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补充营养。
反复微量误吸可能引发慢性咳嗽、声音嘶哑或哮喘样症状。夜间反流明显者需抬高床头15-20厘米。合并呼吸道感染时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以根本解决反流问题。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日常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诱发症状加重。饮食以温凉、细软食物为主,禁烟酒及碳酸饮料。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食管功能,监测是否有复发迹象。若出现发热、呕血或剧烈胸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