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酗酒会导致精神疾病吗

经常酗酒可能导致精神疾病,长期过量饮酒与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酒精依赖是酗酒引发的最常见精神问题,表现为对酒精的强烈渴求、控制力下降及戒断反应。长期饮酒会干扰大脑神经递质平衡,损伤前额叶皮质功能,导致判断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减退。部分患者会出现酒精性幻觉症,表现为幻听或被害妄想,尤其在突然戒酒时更易发作。酒精还会诱发抑郁和焦虑症状,这类患者往往通过饮酒缓解负面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酗酒者可能出现科萨科夫综合征,表现为近事遗忘、虚构和定向障碍,与维生素B1吸收障碍有关。
少数长期酗酒者会发展为酒精性痴呆,出现认知功能全面衰退。妊娠期酗酒可能造成胎儿酒精谱系障碍,患儿存在智力缺陷和行为异常。某些人格障碍患者酗酒后攻击性增强,可能伴随反社会行为。极少数案例中,酒精戒断可诱发癫痫大发作或震颤性谵妄,出现意识模糊和全身震颤。遗传易感性个体酗酒更易出现精神症状,尤其是有家族精神病史的人群。
建议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出现情绪波动或认知功能下降时应及时戒酒,必要时寻求专业戒断治疗。日常可补充B族维生素和优质蛋白,避免空腹饮酒。若已出现幻觉或记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到精神科或神经科就诊,进行系统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