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情感障碍症是什么病

双重情感障碍症一般是指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替或混合出现。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异常、心理社会压力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药物稳定情绪、心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综合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部分患者存在特定基因变异,如CACNA1C、ANK3等基因异常可能影响神经信号传导。治疗需结合家族史评估,使用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钠缓释片、碳酸锂片等,配合遗传咨询。
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躁狂期多巴胺过度活跃,抑郁期5-羟色胺功能低下。药物干预包括喹硫平片、奥氮平片等调节递质平衡,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避免副作用。
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脑区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部分患者灰质体积变化。治疗需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脑功能可塑性。
重大生活事件或慢性压力可能触发疾病发作。患者常伴随睡眠紊乱、冲动行为等症状。心理治疗如人际社会节律疗法可帮助建立规律作息,减少应激源。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控制焦虑症状。
昼夜节律失调可能加重情绪波动,表现为季节性发作或睡眠觉醒周期混乱。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阿戈美拉汀片可调节生物钟,结合光照疗法与规律运动稳定生理节律。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避免酒精和刺激性物质摄入,保持情绪日记监测症状变化。家属应学习疾病预警信号,协助患者建立稳定的社交支持系统。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时需及时就医防止自伤或冲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