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屎带点血丝是怎么回事

宝宝大便带血丝可能与肛裂、食物过敏、肠道感染、肠套叠、牛奶蛋白不耐受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肛裂是婴幼儿便血最常见原因,多因大便干硬导致肛门黏膜撕裂。表现为排便时哭闹、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血丝。家长需保持宝宝肛门清洁,使用温水清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或凡士林保护创面。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喂食西梅泥、火龙果泥等软化大便。
牛奶蛋白或鸡蛋等食物过敏可能引发肠黏膜损伤出血,常伴湿疹、呕吐等症状。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暂停可疑过敏食物,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进行抗过敏治疗。
细菌性痢疾或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黏液血便,多伴随发热、腹泻。需化验粪便常规确诊,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家长要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奶瓶餐具需每日煮沸消毒。
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伴果酱样血便需警惕肠套叠,属于急症。腹部超声可确诊,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严重者需手术处理。家长发现宝宝出现蜷缩体位、呕吐胆汁样物时须立即急诊就医。
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不耐受可导致结肠炎性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建议改用氨基酸配方奶粉喂养,医生可能开具酪酸梭菌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哺乳期母亲需严格忌口乳制品,辅食添加应延迟至6月龄后。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大便性状、血丝量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6个月以内婴儿应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需逐样试喂并观察3天。若血便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