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胆囊结石治疗指南

小儿胆囊结石可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小儿胆囊结石通常由遗传因素、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胆道畸形、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饮食调节是小儿胆囊结石的基础治疗方式,适合结石较小且无症状的患儿。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胆汁。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饮食调节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监督患儿执行。
药物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小且有溶解可能的患儿。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头孢克肟颗粒可用于合并胆道感染的患儿,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消旋山莨菪碱片可缓解胆绞痛症状,但需注意不良反应。药物治疗需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家长需遵医嘱给患儿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单发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儿。该治疗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将结石击碎,然后通过胆汁排出。治疗前需完善超声检查,明确结石大小和位置。治疗后可能出现腹痛、血尿等暂时性不适。需配合药物辅助排石,并定期复查。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结石复发率较高。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常用手术方式。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器械,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疤痕不明显。术前需评估患儿全身状况,排除手术禁忌。术后可能出现肩部疼痛、腹胀等不适,通常可自行缓解。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该手术根治性强,结石不会复发。
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结石较大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儿。通过腹部切口直接切除胆囊,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术前需充分评估患儿耐受能力,做好输血准备。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恢复期较长,需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等后遗症,需调整饮食结构。该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可彻底解决问题。
小儿胆囊结石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鼓励适量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如出现腹痛、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治疗过程和复查结果,便于长期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