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全身水肿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全身水肿可能由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营养不良、过敏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症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肾病综合征可能导致蛋白质大量流失,引发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患儿可能出现眼睑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随尿量减少和泡沫尿。需通过尿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确诊。治疗常用泼尼松片、呋塞米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家长需每日记录孩子体重和尿量变化。
心脏泵血功能不足时,静脉回流受阻可致全身水肿,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肝肿大和颈静脉怒张。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氢氯噻嗪片、卡托普利片等改善心功能。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呼吸频率和口唇颜色,避免剧烈活动。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对称性水肿。患儿多伴有体重增长缓慢、头发枯黄等表现。治疗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配合维生素B1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营养补充剂。家长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
严重过敏反应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常突发颜面及四肢肿胀,可能伴随荨麻疹和喘息。需立即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氯雷他定糖浆等抗过敏治疗。家长需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家中常备急救药物。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黏液性水肿,表现为面部臃肿和皮肤干燥。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确诊,治疗主要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患儿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家长需配合康复训练并定期复查激素水平。
发现儿童全身水肿时,家长应立即记录水肿部位和发展速度,避免自行使用利尿剂。日常需保证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盐的易消化食物,如蒸蛋、冬瓜汤等。定期测量腹围和腿围,观察尿色和尿量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或意识改变需急诊处理。按医嘱完成复查项目,包括尿常规、电解质和肝肾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