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内侧有个小疙瘩

眼眶内侧的小疙瘩可能是睑腺炎、霰粒肿或皮脂腺囊肿等疾病的表现。
睑腺炎俗称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病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触摸有硬结,可能伴随眼睑水肿或结膜充血。常见诱因包括用眼不卫生、疲劳或免疫力下降。早期可热敷促进炎症消退,若形成脓点需由医生切开排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控制感染。
霰粒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表现为无痛性硬结,表面皮肤可推动。与睑腺炎不同,霰粒肿通常无急性炎症反应,但可能继发感染。小霰粒肿可通过热敷和按摩促进吸收,较大或持续存在的肿块需行霰粒肿刮除术,术后可配合使用典必殊眼膏或普拉洛芬滴眼液。
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囊内充满豆渣样分泌物。囊肿质地柔软,与皮肤粘连,可能继发感染出现红肿疼痛。治疗需完整切除囊肿壁以防复发,合并感染时可先使用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控制炎症,待感染消退后手术。
脂肪瘤是皮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表现为柔软可移动的包块,生长缓慢。一般无须特殊处理,若影响外观或出现压迫症状可手术切除。需与皮样囊肿鉴别,后者为先天性病变,囊壁含皮肤附属器结构。
婴幼儿出现的眼眶内侧肿块需考虑毛细血管瘤,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隆起,按压褪色。多数可自行消退,生长迅速或影响视力时需干预,可采用普萘洛尔口服溶液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
日常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或挤压肿块。出现肿块增大、疼痛加剧、视力变化或持续不消退时,应及时至眼科就诊。注意区分肿块性质,睑腺炎和皮脂腺囊肿可能伴随感染症状,而霰粒肿和脂肪瘤通常无痛。避免自行挑破或用药,不当处理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