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儿童鼻炎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氯雷他定糖浆、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药物。儿童鼻炎可能与过敏原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1、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部症状。该药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使用时需避免直接喷向鼻中隔,用药后可能出现鼻腔干燥等不良反应。对本品过敏者禁用,6岁以下儿童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该药为第二代抗组胺药,能选择性阻断组胺H1受体。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口干等。严重肾功能不全患儿需调整剂量,家长应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适用于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的患儿。该药通过抑制白三烯受体发挥作用,需整片咀嚼服用。可能出现头痛、腹痛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如出现行为异常等神经精神症状应及时就医。
4、氯雷他定糖浆
氯雷他定糖浆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该药为长效抗组胺药,每日服用一次即可。2岁以下儿童安全性尚未确立,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服药期间避免同时饮用葡萄柚汁。
5、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适用于各种类型鼻炎。该药具有局部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水肿。使用前需摇匀,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用药后漱口可减少口腔真菌感染风险。
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饮食上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或污染物刺激。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擅自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所有用药均需在儿科或耳鼻喉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婴儿左耳朵听力不通过可通过听力筛查复测、耳镜检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声导抗测试、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排查原因。婴儿听力不通过可能与耵聍栓塞、先天性耳畸形、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听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
1、听力筛查复测
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需在42天内复测,避免假阳性干扰。复测采用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家长需确保婴儿安静配合,避免哺乳后立即检测。若复测仍不通过,需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
2、耳镜检查
通过光学耳镜观察外耳道及鼓膜状态,可发现耵聍栓塞或先天性耳道闭锁。耵聍栓塞可能表现为外耳道褐色块状物堵塞,需由医生用耵聍钩或生理盐水冲洗处理。先天性耳畸形可能伴随耳廓发育异常。
3、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检测可评估耳蜗至脑干的神经传导功能,确诊感音神经性耳聋。该检查需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家长需提前调整婴儿作息。若结果显示波V阈值升高,可能提示内耳毛细胞损伤或听神经发育异常。
4、声导抗测试
通过鼓室压图判断中耳功能,平坦型曲线提示中耳炎可能。急性中耳炎常伴随耳痛、发热,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鼓膜穿刺引流。
5、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或MRI可诊断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结构异常。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表现为内耳淋巴囊扩大,需避免头部撞击。家长发现婴儿对突发声响无惊跳反射时,应尽快完成影像评估。
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儿对声音的反应,避免用力掏耳或异物进入耳道。哺乳时保持头高位防止呛奶引发中耳炎,居家环境需控制噪音在60分贝以下。确诊听力障碍后,6月龄前干预效果最佳,可考虑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日常多进行声音刺激训练,如摇铃、语言互动等促进听觉通路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