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疱疹性口炎的叙述正确的是

关键词: #疱疹
关键词: #疱疹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常见于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其典型表现为口腔黏膜簇集性小水疱、糜烂、疼痛伴发热,病程具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疱疹性口炎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通过接触传播感染。病毒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复发。初次感染症状较重,表现为突发高热、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继而出现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临床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直径1-3毫米的透明小水疱,多见于牙龈、舌缘及颊黏膜。水疱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明显。患儿常因疼痛拒食流涎,可伴颌下淋巴结肿大。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培养、PCR检测病毒DNA或血清抗体检测。需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鉴别,后者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溃疡主要分布于软腭和咽部。
急性期可局部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疼痛明显者可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片,重症患者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发作期患者应隔离避免传播,餐具毛巾专人专用。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增强免疫力可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接种疱疹病毒疫苗。
疱疹性口炎患者需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饮食宜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避免辛辣刺激。保证充足休息,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脱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帮助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