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疾病是什么病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流动障碍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狭窄等类型。
瓣膜狭窄指瓣膜开口变窄,阻碍血液正常通过。二尖瓣狭窄多由风湿热遗留病变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主动脉瓣狭窄常见于老年退行性病变,表现为心绞痛、晕厥。轻度狭窄可通过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缓解症状,中重度需考虑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瓣膜关闭不全时血液发生反流,增加心脏负荷。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由腱索断裂导致,典型体征为心尖区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出现脉压差增大。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扩张剂如硝酸异山梨酯片,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术。
肺动脉瓣狭窄等先天性病变多在婴幼儿期被发现,可能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轻度患者可长期无症状,重度者会出现发绀、发育迟缓。球囊瓣膜成形术是常见治疗方式,复杂病例需进行外科矫治手术。
老年性瓣膜钙化属于退行性改变,主动脉瓣最易受累。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心脏杂音,进展后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控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有助于延缓进展,严重钙化需进行生物瓣膜置换。
细菌感染可破坏瓣膜结构,形成赘生物。急性期表现为高热、栓塞症状,慢性期导致瓣膜穿孔。治疗需足量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合并严重瓣膜损毁时需急诊手术清除病灶。
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并监测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