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和心脏ct有什么区别

心脏彩超和心脏CT在检查原理、适用场景及功能侧重上存在明显差异。心脏彩超主要通过超声波成像评估心脏结构与动态功能,心脏CT则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显示血管解剖细节。
心脏彩超采用超声波反射原理生成实时动态图像,无辐射风险,可直观观察心脏瓣膜活动、心室收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CT通过X射线多角度扫描后三维重建,需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等细微结构,具有电离辐射。
心脏彩超擅长评估心脏整体功能如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异常及先天性心脏病,对心包积液、瓣膜狭窄等病变敏感。心脏CT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斑块性质判断及支架术后随访,对钙化积分和血管畸形诊断价值更高。
心脏彩超适用于孕妇、儿童等需反复检查的群体,检查时间短且无禁忌证。心脏CT需评估肾功能及造影剂过敏史,更推荐疑似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但甲亢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心脏彩超检查时患者左侧卧位,探头经胸壁或食管获取图像,全程约15-20分钟。心脏CT需仰卧位配合呼吸指令,扫描时间仅数秒但需提前建立静脉通路,整体准备时间约30分钟。
心脏彩超报告侧重血流速度、心室容积等动态参数,可录制视频记录异常节段运动。心脏CT提供冠状动脉三维模型,能量化狭窄程度和斑块体积,但对功能性指标评估有限。
心脏不适患者应结合临床需求选择检查方式,疑似心功能不全首选心脏彩超筛查,胸痛伴高危因素者需心脏CT排除血管病变。检查后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两类检查互补而非替代,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