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龋中龋深龋的鉴别

浅龋、中龋、深龋的鉴别主要依据龋坏深度、症状表现及牙体组织损伤程度。龋齿按进展可分为牙釉质浅层破坏的浅龋,累及牙本质中层的中龋,以及接近或穿透牙髓腔的深龋。
浅龋病变局限于牙釉质表层,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褐色斑点,无明显龋洞形成,探诊时质地粗糙但无疼痛感。冷热刺激或甜食通常不会引发敏感,X线片显示釉质层局部密度减低。日常可通过加强含氟牙膏刷牙、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控制进展。
中龋已突破釉质层侵入牙本质浅中层,可见明显龋洞形成,洞底质地软化呈黄褐色。患者可能出现冷热刺激一过性敏感,但无自发痛。X线片显示牙本质中层透射影。需采用去腐充填治疗,常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材料修复缺损。
深龋病变接近牙髓腔,龋洞深大且腐质较多,探诊易出血,冷热刺激引发持续疼痛,可能伴夜间自发痛。X线片显示牙本质深层广泛透射影,部分病例可见髓腔暴露。需视情况选择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或根管治疗,严重者需拔除患牙。
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龋齿,建议每6个月进行专业洁牙与龋病筛查。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减少高糖饮食摄入。若出现牙齿敏感或颜色改变,应及时就诊避免龋坏进展。深龋患者治疗后需避免患侧咀嚼硬物,并按医嘱复查牙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