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不是肠胃炎引起的

判断是否为胃肠炎需结合典型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胃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
胃肠炎常见症状包括突发中上腹或脐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缓解,每日腹泻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多呈稀水样或糊状。病毒感染常伴低热和肌肉酸痛,细菌感染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脱水,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
体格检查可见腹部轻中度压痛,肠鸣音活跃。脱水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等表现。婴幼儿因门未闭合者可见前囟凹陷。发热患者需测量体温,38℃左右低热多见于病毒性胃肠炎,高热伴寒战需警惕细菌性感染。
急性胃肠炎病程多在1周内,病毒性感染具有自限性。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需考虑慢性胃肠炎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进食不洁食物后2-6小时突发症状提示细菌性食物中毒,12-48小时发病多为病毒感染。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升高,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粪便常规能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及脂肪滴,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适用于婴幼儿。严重脱水患者需检测电解质,长期腹泻患者建议做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
需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等相鉴别。阑尾炎初期可能表现为脐周痛后转移至右下腹,肠梗阻伴有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通常有反复发作史,可能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表现。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脱水或意识改变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腹泻期间建议食用米汤、粥类等清淡饮食。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婴幼儿及老年人症状加重时家长需及时陪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