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率失常的症状是什么意思

儿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小儿心律失常是指儿童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律、频率或传导障碍,常见症状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晕厥等。心律失常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需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类型。

1、心悸

患儿可能主诉心跳不规律或突然加快,部分儿童会描述为胸口跳动感或撞击感。生理性心悸多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有关,病理性心悸常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伴随出汗、面色苍白。家长需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避免过度活动,及时就医排查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

2、胸闷

年长儿童可能表述胸部压迫感或呼吸不畅,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拒食。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多伴有此类症状,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心肌损伤有关,需警惕暴发性心肌炎。家长应监测患儿呼吸频率,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哭闹加重心脏负荷。

3、乏力

持续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会导致全身供血不足,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易疲劳,严重时出现嗜睡。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常见此症状,可能与母体自身抗体经胎盘传递有关。家长需观察患儿日常活动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诱发阿斯综合征。

4、头晕

脑灌注不足可引起短暂黑朦或站立不稳,多见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作时。长QT综合征患儿易在运动或受惊后出现此类症状,与钾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家长需防止患儿跌倒受伤,发作时立即平卧并测量脉搏。

5、晕厥

突发意识丧失是严重心律失常的危急表现,常见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儿可能出现运动后晕厥,与心肌脂肪浸润导致电信号紊乱有关。家长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避免搬动患儿造成二次伤害。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食物,定期监测静息心率。先天性心律失常患儿应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擅自调整剂量。疫苗接种前需评估心脏情况,呼吸道感染期间加强心功能监测,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表现需急诊处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