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的副作用

肿瘤放疗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有皮肤反应、疲劳、食欲下降、骨髓抑制、放射性炎症等。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具体表现与照射部位和剂量相关。
放疗区域皮肤可能出现红斑、干燥、脱屑或溃疡,多见于颈部、乳房等薄嫩皮肤部位。这与射线破坏表皮细胞再生能力有关,严重时可合并感染。建议使用无刺激性保湿剂,避免摩擦和阳光直射,出现水疱或渗液需就医处理。临床常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修复。
全身性疲乏是放疗常见反应,可能与细胞代谢废物堆积、炎症因子释放有关。患者常伴随注意力下降、肌肉酸痛,头颈部放疗后更显著。期间需保证每日7-9小时睡眠,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改善能量代谢。
消化系统放疗易引发恶心呕吐、味觉改变,腹部照射可能导致肠黏膜水肿。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优先选择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避免油腻气味重的食物。严重呕吐时可使用盐酸昂丹司琼片控制症状,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骨盆、脊柱等含骨髓部位的放疗可能抑制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治疗期间需每周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及时就医。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可用于提升白细胞,必要时需暂停放疗。
根据照射部位不同可能引发放射性肺炎、食管炎或膀胱炎。头颈部放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较高,表现为吞咽疼痛、溃疡。可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疼痛明显时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局部止痛。肺部放疗后咳嗽气促需警惕放射性肺炎,需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反应。
放疗期间应保持照射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每日保证2500毫升水分摄入,适量补充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部分迟发性副作用如放射性纤维化可能在数月后出现。建议记录每日症状变化,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切勿自行调整放疗计划或服用保健品干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