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有虫身体是什么症状

小肠有虫通常指肠道寄生虫感染,身体可能出现腹痛、食欲异常、体重下降、肛门瘙痒、营养不良等症状。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由蛔虫、钩虫、绦虫等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粪便虫卵或血清抗体,确诊后遵医嘱驱虫治疗。
寄生虫在小肠内活动或吸附肠壁时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引发阵发性脐周或上腹部隐痛。蛔虫大量聚集可能造成肠梗阻,表现为剧烈绞痛伴呕吐。钩虫叮咬肠黏膜可能导致慢性失血性腹痛。此类腹痛通常无规律性,进食后可能加重,需通过粪便检查或肠镜确诊虫体。
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亢进却体重减轻,因寄生虫掠夺宿主营养所致。绦虫感染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嗜食生米、泥土等。儿童感染蛔虫后易出现偏食、拒食等表现。长期食欲异常合并营养不良需考虑寄生虫消耗可能。
寄生虫通过竞争性吸收肠道营养导致宿主消瘦,尤其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较明显。钩虫吸血可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绦虫感染因虫体代谢产物影响可能引起水肿型消瘦。体重非自愿下降超过5%应筛查寄生虫感染。
蛲虫夜间移行至肛周产卵可引发剧烈瘙痒,儿童表现为夜惊、磨牙。搔抓可能导致肛周皮肤破损感染。透明胶纸法采集晨起肛周虫卵是确诊依据。需注意与湿疹、真菌感染等皮肤病鉴别。
长期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等。儿童可能出现头发枯黄、指甲变脆、口腔溃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性水肿。粪检阴性但高度怀疑者可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鱼虾、未洗净蔬菜水果。家庭成员确诊后需共同治疗,衣物床单应高温消毒。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吡喹酮片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服药。治疗后2-4周需复查粪便确认虫体清除。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