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心悸、乏力,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危害包括心脏功能受损甚至猝死。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可能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低热或轻微胸痛,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胃肠不适。家长需留意孩子是否有拒绝运动、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
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能出现明显心悸、胸闷甚至呼吸困难,平卧时症状加重。听诊可闻及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常显示ST-T改变。此时心肌细胞已受到病毒直接损伤,可能伴随血清心肌酶谱升高。
重症患儿会出现端坐呼吸、四肢湿冷等心力衰竭表现,可能突发室性心动过速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扩大、射血分数降低,少数病例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需要紧急重症监护治疗。
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形成永久性心肌损伤。部分患儿康复后仍遗留心律失常或心脏扩大,长期随访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急性期若未规范治疗,猝死风险显著增加。
严重心肌炎会引起多器官灌注不足,导致肝肾功能异常、脑缺氧等并发症。婴幼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发育障碍,学龄儿童常伴有运动耐量显著下降。
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后,患儿需严格卧床休息3-6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饮食应选择低盐、高蛋白的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康复期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心肌恢复情况。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和活动耐力变化,出现呼吸急促或唇周发绀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