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可通过戒酒、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通常由长期过量饮酒、遗传易感性、脑神经损伤、代谢紊乱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戒酒是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首要措施。突然停酒可能导致戒断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或采用药物辅助戒断。戒断期间可能出现震颤、幻觉或癫痫发作,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片可用于缓解戒断症状,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针对精神症状可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片或喹硫平片控制幻觉妄想。维生素B1注射液可预防韦尼克脑病,需配合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纳曲酮片有助于降低对酒精的渴求,但肝功能不全者禁用。所有药物均需定期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
认知行为疗法可纠正患者对酒精的错误认知,建立戒酒动机。家庭治疗能改善支持系统,减少复饮诱因。团体治疗通过同伴互助强化戒断决心。心理干预需持续6个月以上,配合定期随访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长期酗酒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需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膳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鱼肉、鸡蛋和全谷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严重营养不良者可短期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
社会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重建职业能力,减少病耻感。体育锻炼如游泳或太极拳可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康复机构提供过渡性居住环境,避免回归原社交圈诱发复饮。康复期需定期进行酒精检测和心理咨询。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避免接触饮酒场合。家属需参与整个治疗过程,学习识别复饮征兆。社区可提供匿名戒酒会等互助资源,患者可培养绘画、园艺等替代性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和神经功能评估,长期戒酒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