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原位癌处理原则

乳腺原位癌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具体处理方式主要有密切随访、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放疗等。
对于低风险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若病灶范围小且激素受体阴性,可考虑每6-12个月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随访期间需监测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等异常表现,发现钙化灶进展需及时干预。这种方案适用于高龄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且切缘阴性的患者适合保乳手术,需确保切除范围超过病灶边缘2毫米。术后可能出现术区血肿、乳房变形等并发症,需配合术中冰冻病理确认切缘。该术式能保留乳房外观,但需后续放疗降低复发概率。
多灶性病变或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建议全乳切除,可选择一期乳房重建。手术需清除乳头乳晕复合体,术后存在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风险。对于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或小叶原位癌伴高危因素者,该术式能显著降低对侧乳腺癌发生概率。
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需服用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5-10年,可选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来曲唑片、阿那曲唑片等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子宫内膜增厚、骨密度下降等副作用,绝经前患者可能联合卵巢功能抑制。
保乳手术后需进行全乳放疗,通常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25-30次。放疗可选用直线加速器实施,可能出现放射性皮炎、肺纤维化等并发症。对于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或年轻患者,可能需追加瘤床加量照射。
乳腺原位癌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大豆制品和十字花科蔬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BMI在18.5-23.9范围内。避免使用含雌激素化妆品,定期进行对侧乳腺筛查和妇科检查。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2年后可改为每6个月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