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反流性食管炎通常需要通过胃镜检查、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钡餐造影、食管黏膜活检等检查确诊。
胃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并分级。检查时医生会将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口腔插入食管和胃部,可清晰识别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病变。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以上,过程中可能引起短暂恶心感,但通常无须麻醉。若发现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可同步取组织进行活检。
食管测压用于评估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和食管蠕动能力。检查时将压力感应导管经鼻腔置入食管,通过测量静息压和吞咽时的压力变化,判断是否存在括约肌松弛或蠕动障碍。该检查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尤为重要,能明确反流发生的力学机制,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鼻腔不适。
24小时食管pH监测能定量评估胃酸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将pH电极经鼻腔固定在食管下端,连续记录24小时内pH值变化,当pH低于4时判定为酸反流事件。该检查对典型症状但胃镜阴性的患者具有诊断价值,可区分生理性反流与病理性反流。检查期间需正常饮食并记录进食、平卧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电极移位。
钡餐造影通过X线显影观察食管形态和功能。患者吞服硫酸钡混悬液后,在透视下观察钡剂通过情况,可发现食管裂孔疝、食管狭窄等结构异常。虽然对黏膜炎症的敏感性低于胃镜,但能动态评估食管的排空功能。检查前需空腹,钡剂可能引起短暂便秘,检查后应多饮水促进排出。
食管黏膜活检通常在胃镜检查中同步进行,通过病理学检查鉴别炎症程度和特殊病变。取2-3毫米黏膜组织送检,可确诊嗜酸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疾病,排除早期食管癌。活检后可能出现短暂胸骨后不适,极少数情况下引发出血。病理报告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单纯轻度炎症改变可能属于生理范畴。
确诊反流性食管炎后,建议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及咖啡因摄入,餐后2小时内不要平卧。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超重患者需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若出现吞咽疼痛、呕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胃镜评估病情进展。长期反复发作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警惕食管狭窄或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