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隐睾症外观特征

小儿隐睾症外观特征主要表现为阴囊空虚、单侧或双侧睾丸未触及、阴囊发育不对称等。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正常下降至阴囊,可能停留在腹腔、腹股沟管或其他异常位置。
阴囊空虚是隐睾症最直观的外观特征,表现为阴囊内无法触及睾丸组织。单侧隐睾时,患侧阴囊明显小于健侧,皮肤皱褶减少;双侧隐睾则整个阴囊呈现扁平或发育不良状态。触诊时需注意区分回缩性睾丸,后者可在热浴后自行降入阴囊。
约70%未降睾丸停留在腹股沟管区域,可在腹股沟处触及椭圆形包块,按压时有特定酸胀感。包块随体位变化不明显,但可能随哭闹或腹压增高时更为突出。需与腹股沟疝鉴别,后者包块内容物可还纳且伴有肠鸣音。
少数睾丸异位至会阴部时,可见大腿根部或肛门前方存在异常隆起,表面皮肤颜色与阴囊相似。这种异位睾丸常伴有引带发育异常,体检时需注意与脂肪瘤、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单侧隐睾患儿表现为明显阴囊不对称,患侧阴囊发育迟缓,皮肤皱褶较健侧减少。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健侧睾丸代偿性增大。双侧隐睾时整个阴囊呈幼稚型,但需注意与先天性阴囊发育不良相区分。
可能合并腹股沟疝、尿道下裂等泌尿生殖畸形。部分患儿出现患侧大腿内收受限,与睾丸引带纤维化有关。青春期后未治疗者可能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延迟,但该体征不属于早期外观特征范畴。
建议家长发现上述特征时及时就诊小儿泌尿外科,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睾丸位置。6月龄后睾丸仍未下降者需考虑激素治疗,1岁后未降者建议手术干预。日常护理需避免剧烈运动造成睾丸扭转,定期随访监测睾丸发育情况。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选择宽松衣物减少局部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