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高血压性心脏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体征包括心界扩大、心音异常、颈静脉怒张等。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由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引起,可分为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类型。
心悸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或心跳沉重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代偿性肥厚,心脏电活动异常,从而引发心悸。患者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治疗上需控制血压,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稳心颗粒等药物调节心律。
胸闷多由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引起,患者在活动或平卧时症状加重。长期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足,或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肺循环淤血。患者可能伴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可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片、芪参益气滴丸等药物。
气短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进展至心力衰竭阶段,初期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可出现。这与左心室功能减退、肺淤血有关。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端坐呼吸、夜间咳嗽等症状。治疗需减轻心脏负荷,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芪苈强心胶囊等药物。
下肢水肿多出现在疾病晚期,由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引起。初始表现为踝部水肿,逐渐向上发展至小腿,按压可出现凹陷。患者可能伴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改善心功能,可使用氢氯噻嗪片、托拉塞米片、参附注射液等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心界扩大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体征,体检可发现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长期血压升高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引起心脏结构改变。患者可能伴有心尖搏动增强或弥散。治疗需逆转心肌重构,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麝香保心丸等药物。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饮食上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