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怎么得的怎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眼科编辑 医语暖心
7次浏览

关键词: #白内障

白内障可能由年龄增长、紫外线辐射、糖尿病、眼部外伤、遗传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眩光敏感、色彩辨识度下降等症状。

1、年龄增长

晶状体蛋白质随年龄增长发生变性,导致透明度下降形成白内障。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早期可通过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延缓进展,严重时需手术置换人工晶状体。

2、紫外线辐射

长期暴露于强烈阳光会加速晶状体氧化损伤。高原地区、户外工作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紫外线中波辐射累积有关。预防需佩戴UV400防护镜片,已形成混浊需评估手术指征。

3、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和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病年龄通常比常人早10-15年,表现为短期内视力快速恶化。需严格控制血糖,必要时行超声乳化手术。

4、眼部外伤

眼球钝挫伤或穿透伤可直接破坏晶状体囊膜,引发外伤性白内障。常见于运动伤害或职业事故,可能伴随虹膜损伤或玻璃体出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晶状体摘除时机。

5、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白内障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患儿出生即存在晶状体混浊。表现为瞳孔区白色反光、眼球震颤等,需在3月龄前完成筛查。治疗以早期干预为主,避免弱视发生。

日常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眼底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验光监测晶状体状态,出现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方式,现代超声乳化术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预防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