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糜烂性胃炎的方法

糜烂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糜烂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应激反应、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黑便、食欲减退等症状。
减少辛辣刺激、过酸或过硬食物的摄入,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避免空腹时间过长。戒除烟酒,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有助于黏膜修复。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四联疗法。抑制胃酸分泌常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法莫替丁片等。保护胃黏膜可选择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伴有出血时可使用凝血酶冻干粉、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治疗。
对于活动性出血或高危溃疡,可在胃镜下进行钛夹止血、电凝止血或局部喷洒止血药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的重度异型增生病变。治疗后需禁食并密切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
脾胃虚弱型可用香砂六君子丸加减,肝胃不和型选用柴胡疏肝散,胃络瘀阻型适用失笑散合丹参饮。针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等可缓解症状。需注意中药与西药的服用间隔时间。
反复大出血或穿孔需行胃大部切除术,顽固性疼痛合并幽门梗阻可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后需长期随访胃镜,注意贫血和营养吸收障碍的防治。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风险。
糜烂性胃炎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饮食温度适宜,细嚼慢咽。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或体重骤降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和维生素B族,但需避免自行服用偏方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