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血糖仪连续测量,血糖数值会有差别?忽略了3点,相当于白测

内分泌科编辑 医言小筑
0次浏览

每次测血糖都像开盲盒?明明同一时间测量,结果却相差悬殊。这种"血糖过山车"现象让很多糖友感到困惑。其实,血糖仪测不准,很可能是因为你忽略了几个重要环节。

一、测量前的3个"隐形杀手"

1、采血方法不当

用力挤压手指会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稀释血样。正确做法是洗手后自然下垂手臂,轻轻按摩指尖至微微发红,再用采血笔快速刺破皮肤

2、试纸保存有问题

开封后的试纸如果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或者超过使用期限,检测结果就会失准。建议将试纸存放在干燥阴凉处,每次取用后立即盖紧瓶盖。

3、血糖仪未定期校准

就像体重秤需要调零一样,血糖仪也需要定期用校正液校准。一般建议每换新一批试纸时,或发现测量结果异常时进行校准。

二、影响测量结果的3个变量

1、测量时间差

餐前餐后血糖波动明显,测量时要严格区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不同时段的检测要求。建议固定测量时间点,避免数据混乱。

2、身体状态变化

剧烈运动后、情绪激动时测量,血糖值会暂时性升高。感冒发烧等疾病状态也会影响血糖水平。建议在身体平静状态下测量。

3、测量部位差异

指尖血和手臂血的血糖值存在生理性差异。不同手指的测量结果也可能不同。建议固定使用同一手指的同一部位进行测量。

三、提升测量准确度的3个技巧

1、做好测量记录

建立血糖监测日记,记录测量时间、用药情况、饮食内容等,帮助医生分析数据波动原因。

2、掌握正确操作

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采血量充足、试纸插入方向正确、等待时间准确等操作细节到位。

3、定期比对验证

可以定期到医院抽静脉血检测,与家用血糖仪结果进行比对,评估测量准确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数据才能指导科学控糖。与其纠结单次测量结果的波动,不如关注长期趋势变化。记住,规范操作、定期校准、完整记录,才能让血糖仪真正成为你的健康好帮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

肺结节最喜欢吃的菜,土豆冬瓜无一幸免?4种菜才真的要少吃 寿命长不长,耳朵先知?60岁后,听力好的人活得更久?一文告知 医生:每天多吃一碗绿豆粥,肠胃疾病和糖尿病风险显著降低? 草莓是高血脂“克星”?医生劝告:尤其老年人,尽量多吃4种水果 骨质疏松还喝豆浆?医生强调:要想骨质健康,这3食物嘴下留情! 经常“口干舌燥”,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医生分析4种原因 一周七八次!55岁大爷胰腺癌去世,医生惋惜:多次劝告,没重视! “狡猾”的肾癌!研究发现:若身体频繁出现这3信号,或肾癌侵袭 血糖与情绪有关?医生多次告诫:糖尿病患者,切记这3件事不要做 玉米是癌细胞“杀手”?医生提醒:不想病情加重,这4物少吃为妙 医生:每天多吃一个水煮鸡蛋,肝硬化和胆囊炎风险升高?一文揭晓 糖尿病患者人数上升,医生提醒:少喝茶饮,多吃4样,稳定血糖 肺气肿还天天散步?医生强调:要想病情缓解,这3习惯尽早改改! 为啥血糖仪连续测量,血糖数值会有差别?忽略了3点,相当于白测 优质“钙”排行榜出炉:牛奶落榜,虾皮垫底,建议老年人了解 为什么肠梗阻越来越多?告诫:与熬夜无关,多半是这4事做多了 人不会无缘无故患白血病?医生:患白血病的人,或是因为这3缘由 经常吃花生,到底是升血脂还是降血脂?早知道,早安心 脂肪肝不能吃蘑菇?医生怒斥:患了脂肪肝还吃3物,不要命了 三高患者不能吃蛋黄和豆腐?医生说出真相,早知早受益 70岁大妈中风离世,医生叹息:一把年纪还不注意这4事,真是心大 喝茶就能降血脂?研究发现:降血脂有3个“最佳方法”,不是喝茶 胰腺炎不怕油条肥肉,更不怕抽烟,真正怕的是这4件事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久才能好转 胎儿脐带绕颈孕妇会有什么反应 四个月宝宝有奶瓣子拉稀 升主动脉增宽迂曲是什么意思 女性胸口正中间痛怎么缓解 1岁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双子宫痛经会不会更严重一些 患上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吃美嘉素吗 作用怎么样 口服薄芝片的剂量多少合适 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怎么使用呢 复傲坦有哪些作用 孕妇吃了有什么危害吗 斯巴敏用药后会出现头晕吗 绿海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特点有哪些 十二指肠溃疡能服用潘妥洛克吗 芭克硅胶软膏去除疤痕怎么样 艾力达有哪些成分组成的? 赛若金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