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呢怎么治疗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麻痹症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接种疫苗、对症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损伤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主要致病源,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病毒先在咽部及肠道复制,随后侵入神经系统。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治疗需隔离患者,使用干扰素喷雾剂抑制病毒复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重症需呼吸机支持。
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儿童易感,特别是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者。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攻击脊髓前角细胞。典型表现为不对称性肢体弛缓性瘫痪。临床常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促进神经修复,辅以维生素B1注射液营养神经,瘫痪肢体需保持功能位防止畸形。
粪便污染的环境易造成病毒传播,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病毒潜伏期通常7-14天,部分患者仅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预防需加强粪便管理,接触者可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应急接种,污染区域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杀。
病毒选择性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相应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常见下肢近端肌群受累,出现跛行或站立困难。急性期后可用甲钴胺片改善神经代谢,配合针灸刺激穴位,后期需穿戴矫形器预防足下垂等畸形。
长期瘫痪会导致肌肉纤维化萎缩,关节挛缩。恢复期应尽早开始被动关节活动,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仪延缓肌萎缩,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痉挛。严重关节变形需行肌腱延长术或骨矫形手术。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方式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包括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接种1剂灭活疫苗,4岁加强1剂减毒疫苗。患儿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泥、蛋羹,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康复期每天进行3-4次关节被动活动,使用温热毛巾敷于萎缩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家长需定期评估患儿肌力恢复情况,发现脊柱侧弯等并发症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