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会有什么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基孔肯雅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脏并发症。该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基孔肯雅热患者通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2-7天。发热多伴随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结膜充血或轻度畏光。发热期血液中病毒载量较高,具有较强传染性。
特征性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疼痛,常见于手腕、手指、踝关节和膝关节。关节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部分患者发展为慢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可能伴随晨僵现象。
约半数患者在发热后2-5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皮疹通常不伴瘙痒,持续3-7天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疹或皮肤瘀点,需与登革热等疾病鉴别。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脑炎或吉兰-巴雷综合征,表现为剧烈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风险较高,此类情况需紧急医疗干预。
少数病例会并发心肌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电图可能显示ST-T改变或传导阻滞,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基孔肯雅热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水分,避免非甾体抗炎药使用以防出血风险。慢性关节症状可进行物理治疗,日常需防蚊措施防止病毒传播。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脏症状应立即就医,孕妇、婴幼儿及基础疾病患者需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