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和主治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等病症。
赤芍性微寒,归肝经,能清泄肝火,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温毒发斑、皮肤紫癜,或热入营血引起的吐血、衄血。赤芍常与生地黄、牡丹皮配伍,如犀角地黄汤。现代研究表明,赤芍中的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赤芍能活血散瘀,缓解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胸胁胀痛,常与柴胡、香附同用;治疗妇女血瘀经闭、痛经,多配伍当归、川芎,如桃红四物汤;跌打损伤所致瘀血肿痛,可与乳香、没药配合外敷。其镇痛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肝火上炎引发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可用赤芍配伍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药。赤芍能降低眼压,改善结膜充血,对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有辅助治疗作用。使用时宜用酒炒增强上行头目之效。
赤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能减轻实验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临床可用于痈肿疮毒初起,常与金银花、连翘同用。所含鞣质成分还具有收敛创面、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赤芍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改善作用。配伍黄芪、白术时能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损害,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使用赤芍时需辨证施治,血虚无瘀、月经过多者慎用。常规煎服用量6-12克,散剂减半。不宜与藜芦同用,孕妇禁用。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药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