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乳痈肿痛、疔疮肿毒、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病症。蒲公英的主要作用有抗菌消炎、保肝利胆、促进消化、增强免疫、抗氧化等。
蒲公英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水煎剂可外敷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内服有助于缓解咽喉肿痛、牙龈炎等炎症反应。临床多用于乳腺炎早期红肿热痛阶段。
蒲公英中的蒲公英苦素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其提取物可减轻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改善肝功能指标。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目赤肿痛、胁肋胀痛,常与茵陈蒿配伍治疗黄疸型肝炎。
蒲公英全草含有的菊糖、果胶等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其苦味成分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对于食积不化引起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单用鲜品捣汁服用或配伍山楂可增强消食导滞效果。
蒲公英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动物实验显示其可增加免疫器官重量,促进抗体生成。体质虚弱易感冒者长期适量饮用蒲公英茶,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
蒲公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其抗氧化活性与维生素C相当,可减轻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氧化损伤。鲜叶捣碎外敷有助于淡化色斑,延缓皮肤衰老。
使用蒲公英时建议选择未受污染的野生或栽培品种,脾胃虚寒者应配伍生姜、大枣以中和寒性。新鲜蒲公英可凉拌或做馅,干燥品每日用量建议控制在10-15克。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腹泻时应立即停用,孕妇及胆道梗阻患者慎用。日常可搭配玫瑰花、陈皮等理气药物冲泡代茶饮,避免与寒凉食物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