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疽早期的主要表现是

脱疽早期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发凉、麻木、疼痛及皮肤苍白或发绀。脱疽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间歇性跛行是脱疽早期典型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肌肉酸痛、痉挛或乏力,需短暂休息才能缓解。这与肢体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肌肉缺氧有关。患者可能伴随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日常需避免长时间行走,注意肢体保暖,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若症状持续,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西洛他唑片等药物改善循环。
早期患者常自觉患肢发凉,尤其趾端明显,与环境温度无关。触摸可发现患肢皮温低于对侧,冬季症状加重。可能与动脉狭窄导致血流灌注减少有关。建议穿戴保暖鞋袜,避免直接接触冷源,定期监测足部皮肤颜色变化。疾病进展可能出现静息痛,需遵医嘱使用贝前列素钠片等血管扩张剂。
肢体远端出现持续性麻木或针刺感,夜间可能加重,影响睡眠。部分患者伴有蚁走感或袜套样感觉减退,提示神经缺血性损伤。需排查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避免抓挠或烫伤患肢。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低强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病情进展后出现持续性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下垂肢体可稍缓解。疼痛多始于足趾,呈烧灼或刀割样,与组织严重缺血相关。患者常被迫抱膝而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时需绝对戒烟,抬高床头减轻症状,并遵医嘱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控制疼痛,必要时考虑血管介入治疗。
早期可见患肢皮肤苍白、干燥脱屑,趾甲增厚变形。抬高肢体时苍白加重,下垂后出现反应性充血呈紫红色。严重时出现趾端瘀斑或溃疡,提示微循环障碍。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外伤,穿着宽松鞋袜。可遵医嘱外用硝酸甘油软膏改善局部血供,合并感染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
脱疽患者需严格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避免修剪趾甲过深或使用热水袋保暖。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及抗氧化食物。每周进行3-5次缓步行走锻炼,以不诱发疼痛为度。若出现溃疡不愈或剧烈静息痛,须立即血管外科就诊,防止肢体坏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