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引起心梗的原因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

高血压引起心梗的原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左心室肥厚、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1、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持续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大压力,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血液中的脂质在损伤处沉积,逐渐形成斑块。斑块增大可能阻塞冠状动脉,减少心肌供血。斑块破裂时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2、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压产生的机械应力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内皮损伤后释放炎症因子,促进血小板黏附和白细胞浸润。受损的内皮细胞无法正常分泌一氧化氮等保护性物质,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内皮功能紊乱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长期内皮损伤最终可能引发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3、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患者心脏后负荷增加,左心室代偿性肥厚以维持心输出量。心肌肥厚会导致心肌耗氧量显著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能力相对不足。肥厚的心肌微血管密度降低,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下降。当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时,容易发生供需失衡。严重时可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甚至透壁性心肌梗死。

4、血栓形成

高血压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活性增强,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胶原组织激活凝血系统。血流剪切力变化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形成白色血栓。凝血酶大量生成导致纤维蛋白网形成,构成红色血栓。血栓快速增大可能完全阻塞冠状动脉管腔,造成心肌细胞坏死。

5、冠状动脉痉挛

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增强。内皮功能异常导致血管舒张物质减少,收缩物质相对增多。某些诱因如寒冷、情绪激动时,冠状动脉可能发生强烈痉挛。痉挛可使血管管腔暂时完全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反复严重的痉挛可能损伤血管内膜,诱发血栓形成,最终发展为心肌梗死。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出现持续性胸痛、胸闷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通过综合管理控制血压,可有效降低心梗发生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