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胆结石必须切除胆囊吗

有胆结石不一定必须切除胆囊,需根据结石大小、症状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等。
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胶囊可通过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促进结石溶解,需连续服用6-24个月。治疗期间需定期超声监测结石变化,同时配合低脂饮食控制。该方式对钙盐结石或色素结石无效。
针对直径小于20毫米的单发胆固醇结石,通过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后配合药物促排。需满足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结石无钙化等条件。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皮肤瘀斑等不良反应,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防止复发。
通过腹腔镜或胆道镜取出结石保留胆囊,适用于年轻患者或胆囊收缩功能正常者。术后结石复发概率较高,需定期随访。可能与胆囊管狭窄、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术后胆绞痛反复发作。
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胆囊萎缩或合并急性胆囊炎等情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手术可彻底解决结石问题,但术后可能出现腹泻、脂肪消化不良等后遗症。通常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汁酸代谢异常有关。
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暂不治疗,每年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若出现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表现,或发现胆囊壁增厚、结石增大等情况时需干预。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规律进食以降低症状发作风险。
胆结石患者应保持每日规律三餐,避免长时间空腹。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的摄取。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