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跟结肠炎的区别

肠梗阻与结肠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症状和治疗方式。肠梗阻是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结肠炎是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
肠梗阻主要由机械性阻塞、肠壁病变或动力障碍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肠粘连、肠套叠、肿瘤压迫等。结肠炎多由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药物刺激导致,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细菌性痢疾。
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严重时可出现肠坏死。结肠炎以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可能伴随发热和体重下降。
肠梗阻需通过腹部X线平片或CT观察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结肠炎依赖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糜烂,活检能明确病理类型。
肠梗阻需禁食胃肠减压,完全性梗阻常需手术解除阻塞。结肠炎以抗炎治疗为主,如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片,重症需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肠梗阻可能导致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急症。结肠炎长期未控制易引发结肠狭窄、中毒性巨结肠或癌变风险增加。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或摄入不洁食物。肠梗阻术后应逐步恢复饮食,结肠炎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炎症指标。出现持续腹痛或便血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