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与肠息肉有什么不同

肠梗阻与肠息肉是两种不同的肠道疾病,肠梗阻指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肠息肉则是肠道黏膜的异常增生。肠梗阻主要由肠粘连、肠套叠、肿瘤压迫等因素引起,肠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肠梗阻通常由机械性阻塞或动力障碍导致,常见原因包括术后肠粘连、肠套叠、粪石堵塞、肿瘤压迫等。肠息肉的形成与遗传因素、长期慢性刺激、炎症性肠病等有关,部分肠息肉可能恶变为肠癌。
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严重时可出现肠坏死。肠息肉早期常无症状,较大息肉可能出现便血、腹泻、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通过肠镜检查偶然发现。
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可见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肠息肉主要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可同时进行活检或切除,超声内镜有助于判断息肉性质。
肠梗阻需禁食、胃肠减压,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解除梗阻。肠息肉较小者可观察,较大息肉需内镜下切除,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需进一步治疗。
及时治疗的单纯性肠梗阻预后良好,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危及生命。大多数肠息肉切除后预后良好,但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部分类型息肉有恶变风险需密切随访。
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渣饮食。肠息肉患者术后需保持规律作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两类患者均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腹痛加重、便血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