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儿童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儿童细菌性痢疾早期常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多伴有畏寒或寒战。发热可能与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惊厥,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同时配合物理降温。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左下腹,呈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志贺菌侵袭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肠痉挛是主要原因。家长可帮助孩子采取屈膝卧位缓解疼痛,禁止擅自使用颠茄片等解痉药物,需经医生评估后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菌药物。
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30次,初期为稀水样,后期转为黏液脓血便。肠黏膜溃疡形成和炎症渗出导致粪便性状改变。家长应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同时注意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患儿常有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伴肛门坠胀感,直肠炎症刺激是主要诱因。家长需保持患儿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小檗碱片减轻肠道刺激症状。
典型表现为粪便中混有黏液和新鲜血液,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结肠黏膜坏死脱落和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家长应立即留取粪便标本送检,医生可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儿童细菌性痢疾具有较强传染性,家长需做好餐具消毒和手卫生,患儿粪便要用漂白粉处理。恢复期给予米汤、蒸苹果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出现嗜睡、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复诊。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