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夜间疼痛难忍怎么办

骨折后夜间疼痛难忍可通过药物镇痛、冷敷缓解、体位调整、分散注意力及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骨折后疼痛通常由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神经压迫或固定不当等原因引起。
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塞来昔布胶囊等,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性疼痛。若疼痛剧烈,医生可能短期开具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缓释片。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尤其需警惕胃肠道出血风险。
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处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能收缩血管减少组织渗液。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禁止热敷早期骨折部位。冷敷可与药物镇痛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伴随明显肿胀的闭合性骨折。
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用枕头支撑骨折上下关节,减轻静脉回流阻力。下肢骨折建议仰卧时膝下垫软枕,上肢骨折可用吊带维持功能位。夜间翻身需托扶固定部位,避免石膏或支具压迫骨突处。
通过听轻音乐、冥想训练或低频按摩健康肢体,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缓解痛觉敏感。焦虑情绪会加重疼痛感知,必要时可配合心理咨询。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疼痛阈值,避免日间过度睡眠影响夜间休息。
若疼痛持续加重伴肢体麻木、苍白或发热,需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或固定失效。X线复查可确认是否发生移位,超声检查能评估深静脉血栓。医生可能调整外固定方式或考虑手术干预,如髓内钉固定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等。
骨折恢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800毫克钙质及10微克维生素D,可通过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补充。戒烟限酒以促进骨痂形成,避免患肢过早负重。疼痛日记记录有助于医生评估疗效,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夜间使用护具时注意观察末梢血运,定期复查确保骨折愈合进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