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地方不疼周围疼咋回事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的地方不疼周围疼可能与局部软组织损伤、神经受压、炎症反应、肌肉痉挛、骨膜刺激等因素有关。骨折后周围疼痛通常由骨折端移位刺激周围组织、局部血肿压迫或继发炎症反应导致,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镇痛、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骨折发生时伴随的肌肉、韧带或血管撕裂可导致周围持续性钝痛。骨折端移位可能造成周围组织牵拉伤,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淤青,触痛明显但骨折线处痛觉相对迟钝。建议早期冰敷减少出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骨折血肿或错位骨片可能压迫周围神经末梢,引发放射状刺痛或麻木感。常见于脊柱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肋间神经痛,或桡骨远端骨折导致的正中神经压迫。需通过X线或肌电图明确压迫位置,轻度压迫可服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手术解除压迫。
骨折后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会刺激周围痛觉神经,表现为受伤区域弥漫性跳痛伴皮温升高。炎症期通常持续3-5天,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配合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若出现红肿热痛加重需警惕感染,需加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骨折后周围肌肉的保护性痉挛可引发牵扯痛,常见于下肢骨折时股四头肌或腓肠肌持续性抽搐疼痛。可通过低频脉冲电刺激放松肌肉,或服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紧张。同时应注意纠正石膏固定导致的异常体位,避免肌肉长期处于短缩状态。
骨折线累及骨膜时,其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刺激可产生周围放射性疼痛,特点是活动时疼痛加剧。儿童青枝骨折常见此类表现,需用支具限制活动,疼痛显著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骨膜再生过程中可能出现夜间隐痛,属于正常愈合现象。
骨折后周围疼痛需持续观察48小时,若出现进行性加重、远端肢体麻木或皮肤发绀应立即复查。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促进骨愈合,避免吸烟饮酒影响血供。功能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早期以等长收缩为主,骨折临床愈合后再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饮食注意高蛋白高纤维搭配,保证每日300毫升牛奶摄入,控制咖啡因饮料以免阻碍钙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