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和肌炎鉴别

关键词: #肌炎
关键词: #肌炎
横纹肌溶解症和肌炎可通过病因、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横纹肌溶解症主要由肌肉损伤导致肌红蛋白释放,肌炎则多与自身免疫或感染相关。两者均可表现为肌痛、乏力,但横纹肌溶解症常伴酱油色尿及肾功能损害,肌炎更易出现对称性肌无力。
横纹肌溶解症常见于剧烈运动、挤压伤或药物中毒,肌细胞破坏后释放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损伤。典型症状包括局部肌肉肿胀、触痛及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血清肌红蛋白阳性。肌炎则多由病毒感染或免疫异常引发,表现为渐进性四肢近端肌无力,可能伴皮疹或关节痛,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抗体检测如抗Jo-1抗体可辅助诊断。
横纹肌溶解症需紧急处理以防止肾衰竭,包括大量补液、碱化尿液,严重时需血液净化。肌炎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如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两者均需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可逐步进行低强度康复训练,补充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促进肌肉修复。
若出现不明原因肌痛伴尿色异常或持续肌无力,应及时就医完善肌酶谱、尿常规等检查。日常需避免过度运动或肌肉压迫,注意药物副作用。饮食上增加水分摄入,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预防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