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症是什么病

胃石症是指因摄入某些物质在胃内形成难以消化的团块,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的疾病。胃石症可能与进食大量含鞣酸或纤维的食物、胃肠动力异常、胃酸分泌减少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必要时需行内镜下碎石或手术取出。
进食大量柿子、山楂、黑枣等富含鞣酸的食物,鞣酸与胃酸作用易形成不溶性沉淀物。未成熟柿子中单宁含量较高,与蛋白质结合后可能形成胃柿石。长期空腹食用这类食物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建议避免空腹进食高鞣酸食物,食用前充分去皮去核。
胃排空延迟或胃肠动力障碍患者更易发生胃石滞留。糖尿病胃轻瘫、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情况下,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胃石形成创造条件。这类患者需少食多餐,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改善症状。
胃酸分泌不足时难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和蛋白质。萎缩性胃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患者,胃内环境改变可能导致植物性胃石形成。确诊后需调整抑酸药物用量,配合碳酸氢钠溶液口服帮助溶解胃石。
异食癖患者可能吞食头发、塑料等异物形成毛发性胃石。这类胃石体积增长缓慢但易引发肠梗阻,需通过心理干预纠正异常进食行为,严重时需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必要时使用氟西汀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导致乳糜样胃石形成。这类患者常伴有反复肾结石病史,需通过血钙检测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溶解胃石,并限制高钙饮食摄入。
预防胃石症需注意饮食单一化问题,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食用柿子、山楂等易致石食物,进食时充分咀嚼。糖尿病患者及胃肠术后患者应定期检查胃功能,出现持续上腹不适建议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日常可适量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帮助预防植物性胃石形成,但已确诊胃石症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避免自行采用偏方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