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CT表现

神经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18次浏览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在CT上通常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透镜形或梭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可伴有占位效应。典型表现包括血肿密度均匀、不跨越颅缝、中线结构移位等特征,可能由外伤性动脉破裂或静脉窦损伤引起。

急性期硬膜外血肿CT值约为50-90HU,呈现均匀高密度,这与血红蛋白浓缩和血块回缩有关。血肿形态多呈双凸透镜形,因硬膜与颅骨粘连紧密而受限。约85%病例可见骨折线,常见于颞部或顶部。部分病例可能出现低密度漩涡征,提示活动性出血。血肿厚度超过15毫米或体积超过30毫升时,易引发脑疝。

亚急性期血肿密度逐渐降低,CT值降至30-50HU,边缘可能出现等密度改变。慢性期可发展为混杂密度或完全低密度,偶见钙化。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约占5%,首次CT阴性后需动态复查。不典型表现包括跨越中线、跨越颅缝或呈混杂密度,多见于儿童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建议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及时复查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监测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行钻孔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