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紫癜临床表现

产妇紫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瘀点瘀斑、黏膜出血、贫血、关节肿痛以及内脏出血。产妇紫癜可能与妊娠期生理变化、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药物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下出血点、牙龈渗血、乏力头晕、关节肿胀疼痛以及呕血便血等症状。
产妇紫癜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出现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瘀点或片状瘀斑,多分布于四肢及躯干受压部位。这类皮损通常无痛痒感,按压不褪色,与血小板减少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妊娠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轻微碰撞即可引发皮下出血。若发现皮肤异常出血点,建议及时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
产妇可能出现牙龈自发性渗血、鼻衄或结膜下出血等黏膜出血症状。刷牙时牙龈出血加重是典型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口腔血疱。这类症状多与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关,血小板计数常低于50×10⁹/L。产妇需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避免用力擤鼻,必要时需输注血小板悬液治疗。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产妇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贫血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能升高。妊娠期生理性贫血可能加重紫癜相关贫血症状,需与缺铁性贫血鉴别。建议增加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红肉等食物摄入,重度贫血需静脉补充铁剂或输注浓缩红细胞。
部分产妇可能出现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这种关节症状多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关节腔滑膜出血所致。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腔积液,但无骨质破坏。急性期需关节制动并冷敷,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
严重产妇紫癜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内脏出血表现。呕血、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剧烈头痛伴意识改变需警惕颅内出血。这类危急情况多与重度血小板减少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关,需立即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血制品,必要时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
产妇出现紫癜症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按压,穿着宽松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定期监测血压和胎心变化,若出现视物模糊、持续头痛或阴道大量流血需立即就医。产后需继续随访血常规直至血小板恢复正常,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