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纵隔占位是什么意思

呼吸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肺部纵隔占位通常指影像学检查发现纵隔区域存在异常组织或肿块,可能由淋巴结肿大、胸腺瘤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或转移瘤等疾病引起。纵隔位于两肺之间,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占位性病变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纵隔占位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影或团块状阴影,根据位置可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病变。前纵隔常见胸腺瘤、畸胎瘤或淋巴瘤,多伴随胸闷、咳嗽症状。中纵隔病变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可能与结核、结节病或转移癌相关。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较多,部分患者有背痛或上肢麻木。增强CT可观察血供情况,PET-CT有助于鉴别良恶性,但最终诊断依赖穿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

部分纵隔占位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如支气管囊肿或心包囊肿,生长缓慢且症状轻微。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或胸腺癌可能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面部肿胀,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儿童纵隔占位需警惕神经母细胞瘤或淋巴管瘤,这类病变进展较快。对于边界不清、短期增大的占位,或伴随体重下降、咯血等症状时需优先排除恶性可能。

建议发现纵隔占位后完善肿瘤标志物、骨髓穿刺等检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肿块破裂出血。日常保持环境空气流通,戒烟并远离粉尘刺激,出现呼吸困难或吞咽障碍时需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有无复发或转移征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