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梅核气是怎么回事

梅核气通常是指中医所称的咽部异物感,可能由肝气郁结、痰气交阻、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健脾和胃、调畅情志、祛邪通络等方式治疗。
长期情绪不畅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于咽喉,表现为咽部堵塞感、胸胁胀满。治疗需疏肝解郁,可遵医嘱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成药,配合针刺太冲、期门等穴位。日常应避免情绪激动,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脾失健运生湿成痰,与郁结之气搏结于咽喉,常见咽中如有炙脔、咯吐不出。治疗宜化痰散结,可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或含服金嗓利咽丸。伴有咳嗽痰多时可配合陈皮、茯苓代茶饮,忌食肥甘厚味。
脾胃运化无力致气血生化不足,咽喉失养而出现异物感,多伴食欲不振、乏力。需健脾和胃,参考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中成药可选补中益气丸。饮食宜少量多餐,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避免生冷刺激。
忧思过度或突然精神刺激可导致气机紊乱,表现为咽部紧束感、善太息。治疗重在调畅情志,可配合甘麦大枣汤宁心安神,耳穴贴压神门、心区等穴位。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疏导。
风寒燥热等外邪客于咽喉,常见咽痒干咳伴异物感,需祛邪通络。风热者可用银翘散加减,风寒者选用荆防败毒散。急性期可含服西瓜霜含片,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刺激咽喉黏膜。
梅核气患者需保持情绪平稳,每日饮用罗汉果、胖大海等利咽茶饮,避免过度清嗓动作。饮食宜清淡软烂,吞咽时细嚼慢咽。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警示症状,应及时进行电子喉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规律练习调息吐纳法有助于改善气机运行,冬季注意颈部保暖以防外感诱发。